盐城市盐南高新区伍佑珠溪古镇介绍

作者:日久賤人心 2022-02-16 老盐城

盐南高新区伍佑珠溪古镇介绍

珠溪古镇位于盐城市区南环路以南,蜿蜒的串场河形成独特的半岛特征,最早伍佑镇因盛产河蚌珍珠曾被称为“珠溪”,后北宋年间,为纪念时任楚州团练推官的福建宁化人伍祐的功绩,更名为“伍佑”,千年历史的变迁未改变古镇“九街十八巷”的框架,巷道肌理清晰,古建筑保存较多,已经公布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50多处。

图片由网友“日久賤人心”提供

伍佑特产

伍佑醉螺

伍佑醉螺,又名糖泥螺,始于清乾隆年间(1736~1795年)。特点是:香、甜、脆、嫩,为助餐佐酒的佳肴。

伍佑糖麻花

伍佑糖麻花,伍佑糖麻花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,特点是:香、甜、酥、脆,油而不腻,美味可口,至今已经逾300年,被载入《中国风味特产指南》。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淮安府,各地要选送精美食品供皇帝品尝,盐城县令就以伍佑糖麻花上贡,皇帝食后感觉很好,大加赞赏,从此伍佑糖麻花名扬全国。上世纪60年代抗美援朝时,伍佑糖麻花因其口味佳,耐久藏,曾作为盐阜人民心意带到前线,慰劳志愿军官兵。

伍佑景点

串场河

串场河是盐阜人民的母亲河,也是伍佑古镇的主干河流,串场河通宽约60米至80米,北起阜宁,途经沟墩、草堰口、上冈、新兴场、盐城、伍佑、东台直至海安,全长180多公里。这条人工凿造的大河,将沿线城镇像糖葫芦一样串连起来,其串连的均是当时各大盐业集散地——场,因而将此河命名为“串场河”。串场河始凿于南宋,明代以后历经疏浚和改造。数百年来,串场河以其北通射阳河,南接通扬运河,衔接中华第一大河长江,使盐阜大地直接引灌到长江之水。

铁绳桥

历史上伍佑场,有座铁索桥,这就是“铁绳桥”。

伍佑地僻海隅,建立盐场大约在东晋晋安帝时期。其时,伍佑场设场衙门以司盐课。为加强盐务管理,在沟通大海与串场河的伍佑港东段设盐坝一座(今洋桥东,珠花游园南侧)铁绳桥”是三跨平桥梁,其南北两跨是木制固定的,中跨则由铁索和桥板构成活动的。从伍佑港进入串场河船只,在中跨桥板放下时无法通过。这里是海盐运输从海边滩涂经伍佑港进入串场河的最后关卡。正由于此,铁绳桥东往往停有大批等待交纳盐课的盐运船只。这了这道关卡,进入串场河,则是捺纤扬帆,千舟竞发的场景,就此形成伍佑古十景之一“铁钩连舟”。

范公堤

北宋天禧五年(1021),33岁的范仲淹到西溪任盐仓监,当时有人认为西溪地处海边,盐官职小,劝范仲淹不要赴任。他不以为然,毅然前往。到了西溪,欣然写下了一首五言诗《至西溪感赋》:谁道西溪小,西溪出大才;参知两丞相,曾向此间来。

到西溪以后,范仲淹,主持修复捍海堰的工程。范仲淹一上任,就深入海边,在海潮到来之前,发动沿海百姓把一担担稻壳倒在海滩上,海潮上涨后,稻壳随着潮水涌进,等潮水退了以后,形成一条数百里长的黄色线带,这就是海堤线路。”范仲淹接受女儿的建议,令民工沿这条稻壳线打上树桩,堤址就这样定下了。北宋天圣元年(1023),来自通、泰、楚、海四州的四万余民工,顺着范仲淹确定的堤址开了工。

范仲淹顶风冒雨,亲临工地察看,并捐出自己的官俸,作筑堤经费之用。经过将近四年的努力,北宋天圣六年(1028),这才修起一百八十一里长的大海堤,障蔽潮汐,民获安居,耕种、产盐均受其利。人们为了纪念他,把这道海堤取名为“范公堤”,并为他建立了祠堂。

本站声明: 本站《盐城市盐南高新区伍佑珠溪古镇介绍》由"日久賤人心"网友投稿,仅作为展示之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来信告知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
专题介绍Introduction

亭湖区是盐城市的中心城区,地处盐城市中心,位于江苏省东部、黄海之滨。亭湖区原名为盐城市“城区”,1958年亭湖居委会,1964年亭湖街道,2003年“亭湖区”。亭湖区是盐城的城市起源地,其经济、文化、教育和城市化 ...

热门文章
推荐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