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三五”期间盐城取得了这些生态文明建设成就

作者:魑媚@ 2020-11-06 老盐城

盐城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多年全省第一;造林面积连续三年全省第一,获评“国家森林城市”;2019年7月,黄海湿地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全国第14处、江苏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,填补了全国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……一个个数据,一抹抹绿色,标注着盐城砥砺奋进的五年,镌刻着盐城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
图片由网友“魑媚@”提供

“十三五”期间,盐城坚定不移实施“生态立市”战略,深入推进“绿色转型、绿色跨越”,做美经济生态“双面绣”,在放大黄海湿地世遗效应上创造新价值。同时,抓住“一带一路”交汇点发展机遇,更加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、长江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,秉承“生态外交”理念,推动建设环黄海生态经济圈,促进生态环境“高颜值”和经济发展“高品质”同步发展,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盐城答卷。

盐城好生态,最美是湿地。成功申遗一年来,盐城积极推动成立遗产保护管理机构,研究出台《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》《盐城黄海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纲要(2019-2021)》,扎实开展湿地遗产科学研究,全面加强与大院大所的战略合作,打造一批有影响、可示范的生态修复亮点、鸟类栖息家园,成立湿地学院培养湿地专业人才,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如涓涓细流汇入遗产保护大潮……盐城对生态文明、湿地的执着守护,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。

厚植绿色家底,铺染发展底色。以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为抓手,盐城大力推进全市域造林绿化。2017年以来,全市新造成片林51.8万亩、改造提升现有林62万亩,林木覆盖率提升到27.8%,造林总量全省第一。全市建成森林小镇40个、森林村庄330个,建成林业专业村89个。去年提前一年完成百万亩造林任务,顺利创成“国家森林城市”,今年全市新增成片造林9万亩,超额完成年度目标,切实提升高质量发展的“含绿量”。

城市“含绿量”不断提升:建设南海公园、改扩建人民公园、提升改造东亭湖公园等6个综合公园,建设盐龙体育公园、盐城湿地公园以及串场河、新洋港等一批景观廊道;九龙口、大纵湖国家湿地公园获批,盐城向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又迈进一步。

打造“绿色项圈”,为城市添绿留白。今年,盐城再出“大手笔”,启动建设环城高速圈生态廊道,计划用3年时间,在市区三条高速公路围合而成的84公里高速圈道路两侧,建设面积230平方公里的绿廊,重点打造“一圈林带、两处示范、百顷整治、万顷良田”。

其中,“一圈林带”是指高速圈两侧100米范围内林带;“两处示范”分别为城北生态公园和城东千顷良田景观项目;“百顷整治”主要开展建设用地腾退、复垦等综合整治;“万顷良田”重点建设1万公顷左右的高标准农田。

坚决向污染宣战,向顽瘴痼疾亮剑,建设生态新盐城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。近年来,盐城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以最坚决态度、最严格标准、最有力措施,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集中力量解决环境突出问题,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。

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有力,绿色发展标杆更加鲜明。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、全国前列,PM2.5平均浓度连续大幅度下降,“盐城好空气”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和生态品牌……2019年,全市环境质量实现了“三达标、两突破、一提前”,即“气、水、土”所有指标均达到年度目标;PM2.5年均浓度近年来首次突破40微克/立方米以下,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首次进入全省前列;大气主要污染物指标提前一年完成“十三五”减排目标。

百河之城,水润民心。2018年,全省投资最大的跨区域管道引水工程——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全面建成,受益人口近500万人。2019年3月,盐城全面启动开工建设市区第Ⅲ防洪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,计划投资60亿元,用3年时间全力打造人水和谐、绿色生态的宜居城市。

在江苏省率先实行“河长+警长”双长并举模式,从市级到村级,全市8369名河长和1154名警长上岗履职,“一把手”抓“一把手”,层层织密压实河湖责任链,建立了“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、覆盖全面、独特生动”的护河大网。

坚持把“生态立市”作为高质量发展的“命脉”,坚定不移在“绿色转型、绿色跨越”路径上铿锵前行。站在“十四五”门槛回眸,生态新盐城将描画出更美丽的风景。

本站声明: 本站《“十三五”期间盐城取得了这些生态文明建设成就》由"魑媚@"网友投稿,仅作为展示之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来信告知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
专题介绍Introduction

盐城,江苏省地级市,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。拥有江苏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(渤)海候鸟栖息地。盐城海陆空交通便捷,基本形成高速公路、铁路、航空、海运、内河航运五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。南洋国际 ...

热门文章
推荐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