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台西溪海春轩塔的故事

作者:浅笑ヽ微凉 2021-12-15 老盐城

东台古镇西溪有一座距今1380多年的唐塔,它是江苏现存古塔中的寿星,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这座唐塔的大名叫海春轩塔,可西溪一带的百姓却喜欢称它为“孝母塔”,也有人称它为“尉迟塔”。

图片由网友“浅笑ヽ微凉”提供

东台西溪古塔的历史故事

相传唐朝建立前,山西朔州闹兵荒,幼年的尉迟恭(字敬德)随母一路逃难到东台西溪。那时,地处淮河流域下游的西溪为海边渔村,渔民出海捕捞,每遇浓雾或风浪,便有海难发生。此时,海滩上老弱妇孺,哭声一片,十分凄惨。尉迟母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,每见此景,总是泪流满面,但又无力相助,只好嘱咐尉迟恭:“儿啊,你今后如有出头之日,一定要在这里建座塔,塔上点起大灯,让渔民出海能辨个方向,少出人命事故,这是你的为人之道啊!”尉迟恭跪拜应诺:“孩儿谨遵母命,铭刻在心。”

后来,尉迟恭果然出人头地,辅佐李世民开国平天下,受封右武侯大将军,吴国公等。发迹后的尉迟恭,没有忘记幼年母亲对他的嘱托,想到要在西溪造塔。然以母亲嘱托奏请皇上恩准有私情,皇上也不一定准奏,想来想去,他终于想到了一条两全之策。

一天文武百官上朝时,尉迟恭奏请皇上,言从南通到淮河口是全国产盐重地,又是军事边塞,需在此建一座方向塔,以保运盐和彊土安全。李世民听爱将上奏有理,便准奏。命尉迟恭亲自监造此塔。

尉迟恭大喜,不敢怠慢,召集工匠,筹备材料,亲审图纸,选址在西溪泰东河北侧、古运盐河畔建造一座高21米、七级八角八面的青砖宝塔。

为了确保工程质量,青砖用天然的黏土精心烧制,坚硬无比,万年不腐。青砖之间则用糯米汁衔接,其粘连效果丝毫不逊色现代的水泥混凝土,塔基不用台基,采取加厚底壁,夯牢地基,直接建在泥地上,以保古塔能历经千年而结实坚固。

塔的顶端安装200公斤重的铜葫芦,以代替大灯。此铜葫芦非一般金属,乃稀有金属风火铜铸成,不怕火烧,不畏雨蚀,再大的台风也奈何它不得。更神奇的是,这风火铜葫芦随着光线不同,能变幻成七种色彩,使宝塔能充分发挥导航作用。

工程进展顺利,就等在塔顶安装铜葫芦竣工。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最后一道工序却让尉迟恭犯了难。因为在场的建筑工匠没有一个能装上,请来当地最有名的工匠师傅,也一样无能为力。俗话说:宝塔顶上的宝葫芦——尖上拔尖。塔尖上安装宝葫芦,其重要性和难度不言而喻。这在当地和周边地区还没有先例。

急得尉迟恭准备在全国张榜求贤。此时,突然从远处来了一人,只见他飞身跃上塔顶,很快就将铜葫芦安装好,顿时,宝塔熠熠闪光。在场的工匠都啧啧称奇,纷纷下跪说祖师爷鲁班显灵了,为他的弟子解难,更为民众造福。尉迟恭如释重负,正要当面拜谢时,已不知这位神人去向。尉迟恭随即点香率众对上天叩拜,感谢上天的眷顾,感谢母亲在天之灵的保佑。

当地百姓感恩于尉迟恭为民造塔,便称此塔为“孝母塔”,亦称“尉迟塔”。并把它作为崇拜祈福的图腾。

“孝母塔”的建成,给沿海渔民带来莫大的福音。西溪也因海产丰盛而日趋繁荣,每年春季鱼汛,海鲜大量上市,南北客商云集西溪,热闹非凡。唐大历年间,淮南黜陟使李承奉命在这里开挖盐河,修筑捍海堤,为给来往客商以歇脚躲雨之处,遂于宝塔一侧搭起一座长廊,称为“轩”,李承观赏宝塔和集市后,认为原有塔名已不能体现春回西溪渔盐兴旺之特色,便改塔名为“海春轩塔”。

“孝母塔”虽改名“海春轩塔”,然当地的百姓却一直喜欢称它的初名,并常常在儿孙面前讲述古塔的来历,让孝老和为民造福根植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。

本站声明: 本站《东台西溪海春轩塔的故事》由"浅笑ヽ微凉"网友投稿,仅作为展示之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来信告知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
专题介绍Introduction

东台,古称晏,又称西溪、宁海、东亭、建陵等,江苏沿海城市,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,江苏省政府批复的江苏省20个中心城市之一,确立为沿海现代化工商业城市、沿海城市轴重要中心城市,省计划单列市。截至 ...

热门文章
推荐资料